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生态
价值观
的演化及其实践研究
人类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类的行动。在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而又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行为以减缓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但在改变行为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改变我们的生态价值观念。本文利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归纳、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人类生态价值观的基本范畴、演化规律及对人类行为的作用。探讨了生态...
北京林业大学 博士论文 2008年
下载次数(2891)| 被引次数(30)
可持续发展哲学引论
二十世纪是人类飞跃发展的世纪。人类社会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核武器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具备了毁灭自己家园——地球的能力;登上了月球,让人类感到了宇宙的博大;互联网的全球连接,整个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然而,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又能闯祸;既让人类在更大程度上进入自由王国,又给人类的生存带...
中共中央党校 博士论文 2004年
下载次数(1459)| 被引次数(16)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立法研究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和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它不仅包含着狭义上的人类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而且在文化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上都体现出...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论文 2006年
下载次数(4543)| 被引次数(59)
生态文明建构的当代视野
技术理性是工业文明社会中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它以机械自然观和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为思想基础,对技术实施的对象进行分解、化约和控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效益为价值负载,在工业社会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 工业文明发展的300多年里,技术理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技术理性的指导下,人们实...
中共中央党校 博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3259)| 被引次数(17)
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本文围绕自我与生态的关系,对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为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困境寻找新的思考点,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从人的行为管理层面提出建议。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研究为主线,实证研究作为部分理论假设的探索性研究。本文吸收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北京林业大学 博士论文 2011年
下载次数(1578)| 被引次数(13)
基于生态系统价值的海岸带战略决策技术方法研究
海岸带地区既是海洋中生命活动的热点,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因此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人类活动压力。资源衰竭、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地威胁着海岸带的未来。鉴于此,需要通过海岸带的战略决策以规范区域的人类活动,合理配置资源,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关系,促进海岸带地区的永续发展。对于“生态系统价值”的正确认知和评价是科学...
厦门大学 博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13)| 被引次数()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
论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广泛借鉴诸如现代化理论中的社会转型理论等分析方法,从社会转型与生态文明的辩证关系出发,沿着社会转型主要内容和结构特征两根主要脉络,对社会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影响展开系统研究,并在借鉴西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启示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12年
下载次数(11768)| 被引次数(70)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
人类自诞生时起就不断地从自然界中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因而发生着与自然界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人类所关注的问题,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等所持续探究的问题。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人类享受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带来的福社,陶醉于...
大连海事大学 博士论文 2011年
下载次数(15518)| 被引次数(6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价值观
研究
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罗马俱乐部”半个世纪前对世界发出了人类集体面临生态威胁的警告,然而生态问题并没有如期望中得到有效地控制,环境保护的效果甚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造成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他们认为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只要人类...
辽宁大学 博士论文 2019年
下载次数(58)| 被引次数()
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之一是生态文明本身的合法性问题,即以什么为根据来确认生态文明具有价值合理性与社会正当性。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人类中心论,一是生态中心论。人类中心论以人类为本位建构生态文明,生态中心论以生态为本位建构生态文明。然而,环境正义理论业已证明:在人类社会存在阶层分化和贫富差异的条件下...
南京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11年
下载次数(1119)| 被引次数(12)
泰德·本顿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态危机与环境问题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成为全球共同关注和普遍担忧的焦点问题。如何摆脱人类当前的生存困境,建设生态文明,走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社会,不仅是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寻求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探索解决生态危...
山东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1792)| 被引次数(12)
当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研究
“枯萎了湖上的蒲草,消匿了鸟儿的歌声。”这是英国诗人济慈在19世纪写下的诗句。当时的欧洲,如火如荼的工业革命正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自然资源,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甚嚣尘上在创造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20世纪30至70年代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造成成千上万人罹难,人类...
苏州大学 博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1859)| 被引次数(9)
批判·建构与实践
自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进工业文明就出现了环境问题,而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融合,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也日益严重,并且这一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生态问题虽然发端于资本主义国家,但现在却在世界各地不断蔓延,并且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等等。人们在卡逊的警世...
山东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369)| 被引次数()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人类工业文明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高度紧张。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大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政治自觉。鉴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处在全球化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592)| 被引次数(3)
自然的权利
环境伦理是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而日益彰显的一种伦理思潮。它对工业化过程中导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进行了全面的反思,进而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确立新的价值理念;它突破了以人为中心的狭隘的功利观念,进而要求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对人与自然共同利益的关心。传统的伦理强调人对社会的一种依赖关系,而环境伦理进一步...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论文 2005年
下载次数(901)| 被引次数(6)
共找到相关记录10761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相关搜索: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10761)
>> 学术期刊 (4466)
>> 博士论文 (869)
>> 硕士论文 (4902)
>> 会议论文 (304)
>> 报纸全文 (217)
>> 科技成果 (3)
>> 中国专利 (0)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
>>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 企业经济
>> 农业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 民商法
>> 法理、法史
>> 资源科学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 行政法及地方法制
>> 建筑科学与工程
>> 马克思主义
>> 工业经济
>> 经济法
>>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 高等教育
>> 伦理学
>> 财政与税收
>> 哲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