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残酷现实中的温情
余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多次荣获国际文学奖。《
许三观卖血记
》是余华先生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它与《活着》同时入选了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许三观卖血记
》还入选了韩国的100部必读书目。就如《活着》一样,余先生作品里总是充满了人生的艰辛,而这种情绪就在娓娓道来中慢慢侵入我们的心,这也是他的作品带给我们...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4年 第12期
下载次数(25)| 被引次数(0)
《
许三观卖血记
》的日常性与小人物形象
80年代的“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余华,到了90年代实现了写作风格转变。余华90年代写作风格与80年代的鲜明不同,在主题方面从“暴露”转移到“展示高尚的文学”,在形式方面从充满象征的形式回归到传统的讲故事的写作。余华90年代作品当中最能体现其风格转变的就是《
许三观卖血记
》。本文以两个主要的因素——日常性与小人物形象来研究...
复旦大学 硕士论文 2011年
下载次数(4867)| 被引次数(4)
从《
许三观卖血记
》谈英雄主义与悲情主义视角下
许三观
的生存哲学
余华的作品总是可以照进生活,它的文字没有那么优美和精致,却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读完《活着》再读《
许三观卖血记
》,我们更能被这种埋在尘埃里朴实、简单的文字触动。在《
许三观卖血记
》中每一处都能感受到心酸和无奈,主人公的英雄主义和悲情主义更是体现的淋淋尽致。也许,许三观能够在艰难的生活中一直前行,就是因为内心深处的英雄主义与...
《中国文艺家》 2017年 第10期
下载次数(58)| 被引次数(0)
《
许三观卖血记
》重复手法的症候式分析
症候式分析,以文本的各种悖逆、含混、反常、疑难现象为突破口,挖掘作家的无意识。《
许三观卖血记
》中的重复手段的运用使得作者及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内心展露无遗。透过这些重复的细节读者可以窥视到作者内心深层的无意识及人物不小心表露出来的情感。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年 第07期
下载次数(729)| 被引次数(1)
论《
许三观卖血记
》的叙述模式
《
许三观卖血记
》成功运用重复叙述和对话叙述模式,其重复叙事不仅是小说架构的手段、构成细节的主要手法、刻划人物的重要方式,更是一种独有的国家民族命运的叩问方式,重复叙述模式强化了生命的主题意蕴与民族悲剧的社会底色。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1142)| 被引次数(0)
余华长篇小说《
许三观卖血记
》和《兄弟》英译本的译介学研究
以往对文学作品中跨语言的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一种是针对翻译方法的翻译学研究,这种研究主要停留在语言方法层面;另一种是以间接译本为参照的比较文学研究,这种研究由于其参照是间接的译本而使得研究称为间接的活动。对于文学的译介学研究,是站在文化的角度对于文学作品的原作与译作进行比较的研究。其着眼点并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而是站...
兰州大学 硕士论文 2011年
下载次数(1484)| 被引次数(9)
于反复中见真意——解读《
许三观卖血记
》的重复叙事
重复叙事是余华写作中运用的一种重要手段,《
许三观卖血记
》中大量的主次重复叙事不仅搭建起小说全文的总体框架,同时也在细处勾勒文本肌理,构成了简练明净却寓意深邃的叙述风格。
《文学教育(中)》 2010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1519)| 被引次数(2)
探讨《
许三观卖血记
》重复叙事的意蕴
余华在写作中特别擅长使用各种叙事手法,他很多的叙事手法都是自创的,运用的最为驾轻就熟的就是重复叙事的手法。重复叙事不但是细节的重要构成,还是小说的主要结构,重复叙事使作品透露出无尽的意蕴:深邃的主题和形式的审美。《
许三观卖血记
》就是余华最典型的重复叙事代表作。本文从《
许三观卖血记
》重复的主题、重复的细节以及重复的对白等...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1400)| 被引次数(1)
浅谈《
许三观卖血记
》意象及观念中的基督教人道主义情怀
余华于《
许三观卖血记
》中所展现的生命意识与生存哲学吸收借鉴了诸多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并在自身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从而使二者达成余华式的汇通。本文分述了《
许三观卖血记
》中重要意象及观念中的基督教情怀(血、爱、饶恕),并由此推演剖析作家余华的基督教人道主义情怀。余华在许三观身上赋予了类似耶稣基督的牺牲精神和救赎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 第05期
下载次数(397)| 被引次数(0)
余华作品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
1994年,电影《活着》在第四十七节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大放异彩,一举打开了余华作品走向世界的大门。在文化艺术导向深受西方价值观影响的韩国迅速将电影《活着》引入,并于1995年5月正式上映。1997年,长篇小说《活着》的韩译本翻译编辑完成并顺利出版发行。余华以先锋派代表作家的身份进军韩国文化界,后逐渐向现实主义作家转变。本...
中央民族大学 硕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297)| 被引次数()
聆听生命的乐章——《
许三观卖血记
》中的温情旋律
在《
许三观卖血记
》中,余华试图探讨一种卑微的、琐碎的小市民生活方式在时代波澜里溅起的人性温清的浮沫。这部作品像一曲温情的生命乐章,有着复沓回旋的音律之美、时而低沉时而高扬的声韵之美以及质朴、怀旧、清新、明快的节奏之美,是一支饱含寓意的灵魂乐章。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6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1653)| 被引次数(2)
血的“旅行”及其悲剧性——对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的一次审视
余华的作品《
许三观卖血记
》是一部关注现实、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的作品。作者凭着他卓越的想象力和极大的温情描绘了卖血这种磨难的人生并由此而产生的悲情。
《肇庆学院学报》 2009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2142)| 被引次数(1)
论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的修辞技巧
余华的《
许三观卖血记
》充分运用象征和反讽两大修辞技巧,创造出鲜明的象征意象,对特定社会历史进行了尖锐的反讽,展示了艰难时期人的求生欲望以及对平等尊严的追求。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09期
下载次数(819)| 被引次数(2)
浅析《
许三观卖血记
》中塑造的父亲形象
余华作为我国的一名先锋作家,其父亲的形象在余华作品中出现次数频繁。在先锋创作时期,余华塑造的父亲形象大多是自私丑陋的,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父亲形象。但是在九十年代的民国创作时期,余华逐渐改变了对父亲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开始描写父亲的伟大、慈爱与坚韧,使父亲的形象回归了传统。余华在《
许三观卖血记
》中就塑造了一位敢于与苦难作...
《祖国》 2018年 第19期
下载次数(57)| 被引次数()
以《单向度的人》剖析小说《
许三观卖血记
》
马尔库塞提出了 单向度的人 这一概念,旨在揭露意识形态对人思想的控制与麻痹。这类人丧失了主体性、批判性,缺乏社会反思精神,没有反抗能力和否定意识,一味屈从现实,毫无追求。而余华的作品《
许三观卖血记
》,则以 卖血 为主题,塑造了 许三观 这个生活在中国特殊时期,身处社会底层的典型形象。活着,是他的生存目的;认命,是他的生...
《青春岁月》 2013年 第12期
下载次数(90)| 被引次数(0)
共找到相关记录400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相关搜索: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400)
>> 学术期刊 (334)
>> 博士论文 (0)
>> 硕士论文 (62)
>> 会议论文 (2)
>> 报纸全文 (2)
>> 科技成果 (0)
>> 中国专利 (0)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中国文学
>> 中等教育
>> 外国语言文字
>> 文艺理论
>>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 世界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字
>> 出版
>> 文化
>> 新闻与传媒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