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关于
民族心理
问题研究的方法论
社会主义原则在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胜利,新的社会和国际共同体——苏联人民的形成,正是这两点规定了社会意识的新性质,在这种社会意识中,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业已确立并且开始起着主导作用,这种思想赋予苏联各族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民族传统以新的内容。苏联人的新的共同民族自豪感出现了。在这种背景下,揭示苏联各...
《民族译丛》 1989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99)| 被引次数(0)
科学技术与
民族心理
关系初探
科学技术与
民族心理
关系初探张怀民
民族心理
是由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共同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共同的经济生活影响下形成的群体性格、情感、爱好、风俗习惯等心理素质的总和。一般地说,
民族心理
为同一民族各个阶级所共有,它是一种最强烈、最广泛的社会心理。...
《学术论坛》 1994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65)| 被引次数(3)
论
民族心理
认同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时期,民族结构的调整以及民族社会分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社会焦虑、社会歧视、价值观念混乱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影响了民族内部以及民族之间的相互团结。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
民族心理
认同对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才智》 2014年 第10期
下载次数(92)| 被引次数(0)
文化移入与当代中国
民族心理
的转型
民族心理
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接触必然引起文化移入。文化移入指文化上有差别的群体之间持续而广泛的直接接触所导致的文化变迁。以儒释道为根基的中华文化正在经受异质文化的压力和冲击。本文分析了文化移入下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导向作用的弱化、嬗变和转型趋势,并从中国的民族...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410)| 被引次数(6)
民族心理
和个体
民族心理
关系试析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推论,
民族心理
和个体
民族心理
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即
民族心理
作为某一民族群体心理的一种共性,通过该民族成员的个体
民族心理
表现出来,存在于该民族成员的个体
民族心理
之中;另一方面是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即
民族心理
作为一种一般性和共性,对民族成...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180)| 被引次数(0)
“大象”“失火”与
民族心理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
民族心理
和性格。例如:人们一谈起英国人,便会想到绅士风度;一说起德国人,便与“精确”联系起来;美国人的性格比较开放;日本人则善于博采异邦之长;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会被辨认为“华人”,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着黄皮肤、黑头发,更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1999年 第09期
下载次数(28)| 被引次数(0)
略论
民族心理
在我国人民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家深深感到许多传统的东西在起着作用,于是出现了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文化热”。在对传统文化反思的过程中,不能不触及到文化的深层结构——
民族心理
。但是,对于什么是
民族心理
,它有哪些要素,却众说不一,有必要对
民族心理
这一概念进行一番考察。本文就此略述管见。
《青海社会科学》 1988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260)| 被引次数(26)
民族心理
研究中文化偏差的克服:向文化人类学借鉴
民族心理
研究机械照搬经典科学心理学范式,容易导致文化偏差。文化人类学研究获得的心理知识表明,人类各民族的心理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心理与文化有密切关联,西方范式心理学知识难以充分解释非西方文化中的心理现象。
民族心理
研究中,应借鉴人类学理念和方法,以克服文化偏差。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446)| 被引次数(13)
纳粹德国种族灭绝政策的社会
民族心理
根源
纳粹德国对犹太人采取种族灭绝政策具有深层的社会
民族心理
根源。在宗教情感、精神文化和社会角色上,德意志民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厌恶和憎恨犹太人的大众化社会心态。德国的特殊历史发展形成了德国人的服从性与征服性、强烈的民族自卑与傲慢和理性与非理性互融的
民族心理
。这种社会心态与
民族心理
相互交织,不仅强化了德国已有的反犹主义文化传统...
《许昌学院学报》 2019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248)| 被引次数()
试论我国
民族心理
研究
本文收集了八十年代初至一九九二年间有关研究我国
民族心理
的三十多篇论文,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我国
民族心理
研究状况,并提出了我国
民族心理
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兰州大学学报》 1995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501)| 被引次数(8)
试论
民族心理
与商标语言创意
本文通过民族共有的感情、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试图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搜索
民族心理
与商标语言创意的内在联系和商标文学撰写的客观规律,从而产生 实效 (既引发购买行为)的途径。
《社会心理科学》 2005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234)| 被引次数(2)
田野实验法:
民族心理
学研究方法探析
有无独特的研究方法是一门学科独立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民族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民族心理
学既可以运用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法,也可以使用心理学的心理实验法对
民族心理
现象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就
民族心理
学学科而言,需要探索一套独特的适宜
民族心理
研究的方法,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总结出田野实验法作为
民族心理
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民族教育研究》 2018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556)| 被引次数(1)
简论
民族心理
和阶级
心理
的辩证关系
1
民族心理
是民族群体活动在意识中的反映,阶级心理是阶级群体活动在意识中的反映。
民族心理
和阶级心理的区别,从客观方面来说,其根源在于民族和阶级不同的社会存在条件和不同的活动规律。首先,民族和阶级形成的条件不同。民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联系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阶级产生必...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88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91)| 被引次数(13)
论
民族心理
学的研究对象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
民族心理
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历来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见解。顾名思义,
民族心理
学是研究
民族心理
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是大多数人公认的那末,分歧何在呢?这得从
民族心理
学的产生说起。 1、历史的回顾——从冯特的
民族心理
学研究谈起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1879年建立世界...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339)| 被引次数(2)
都市散居回族人的社会合作
心理
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仅加速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松动,还促使 民族交错 成为未来世界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的常态居住格局。对此,本文以中国大陆城市中人口分布最广泛、城市化程度最高的都市散居回族为例,聚焦其处于社会亚文化单元中的 他者 身份和 自我 认同结构,研究多民族社会协同合作背景下少数
民族心理
环境的细微态势,从心理基础调适、心...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98)| 被引次数(0)
共找到相关记录83条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搜索:
民族文化心理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传统文化心理
民族心理素质
民族心理特点
民族心理特征
民族意识
民族文化学思想
矛盾心理
女性心理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83)
>> 学术期刊 (80)
>> 博士论文 (0)
>> 硕士论文 (1)
>> 会议论文 (0)
>> 报纸全文 (2)
>> 科技成果 (0)
>> 中国专利 (0)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中国文学
>> 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
>> 文化
>> 民族学
>> 中国语言文字
>>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 外国语言文字
>> 音乐舞蹈
>>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 世界文学
>> 社会学及统计学
>> 心理学
>>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 宗教
>>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 体育
>> 世界历史
>> 文艺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 中等教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