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民族心理
论
民族心理
问题,虽是一个传统的民族学与心理学课题,但它对于当今正确理解民族及其相关事象的意义,却日益引起中国学术界的热切关注。
《宁夏社会科学》 1991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171)| 被引次数(1)
论
民族心理
与现代交际文化
一、对
民族心理
的基本认识心理素质在民族的构成要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民族往往有着不同的精神结构和行为方式,人们习惯于称此为民族性格。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族性格作过很多精辟的论述,他们认为民族的地域和经济虽然影响和决定着民族性格,但民族性格又是发展和改变社会经济状况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92)| 被引次数(0)
毛泽东的文化观研究
文化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也是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动力。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又是一个具有着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中国文化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之中。毛泽东的文化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毛泽东的文化观,一方面可以深化我们对...
河北工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221)| 被引次数(0)
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
心理
学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继承下来的文化命脉和文明成果。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磨砺出独特的民族精神,并且内化为
民族心理
。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无不带有民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2008-10-01
下载次数(136)| 被引次数(0)
文化移入与当代中国
民族心理
的转型
民族心理
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接触必然引起文化移入。文化移入指文化上有差别的群体之间持续而广泛的直接接触所导致的文化变迁。以儒释道为根基的中华文化正在经受异质文化的压力和冲击。本文分析了文化移入下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导向作用的弱化、嬗变和转型趋势,并从中国的民族...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409)| 被引次数(6)
传统文化、
民族心理
素质与
民族
精神
一个民族在共同的地域内,通过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语言交流,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了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稳定的
民族心理
素质,
民族心理
素质外在表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由民族传统文化决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努力宏扬,对其中的落后成分...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461)| 被引次数(17)
地理、
民族心理
与政治发展
民族心理
素质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等特点在该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映,它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文学艺术、社会风尚、生活习俗、体育活动、宗教信仰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乡土的眷恋,表现出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气质性格、情操和民族意识与自豪感。
民族心理
素质虽然是一种精神现象,但它对客观存在...
《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2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145)| 被引次数(0)
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华
民族心理
素质建构的文化解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之下,中华
民族心理
素质建构具有着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意蕴。以实现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有机统一为目标的和谐文化建设,具有推动健康理性的中华
民族心理
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积极作用,这会成为我们建构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131)| 被引次数(1)
从中日两国对外交流历史看
民族心理
对文化交流效果的影响
中日两国对外文化交往的历史说明 ,不同的
民族心理
对文化交流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只有摆脱对本土文化的自我优越感和对异质文化的排拒心理的束缚 ,以平等的开放心态 ,从整体性上去把握和吸收异质的先进文化 ,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2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191)| 被引次数(2)
社会文化变迁与
民族心理
科学的进步所引起的并不仅仅是一场生产革命或经济革命,而是整个社会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急剧变革。在这种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剔除各民族文化的糟粕,有所选择地继承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推进
民族心理
和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东疆学刊》 2004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896)| 被引次数(36)
中西
民族
文化
心理
差异与价值差异比较
中西方文化是在各自大历史背景下沉淀而成的,表面上以艺术、宗教、经济等形式表现出来,内核无疑是以
民族心理
为基础的不同价值观念。通过对比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心理差异,仔细梳理中西方价值观,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找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更可以有效指导我们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的精华。文章在对中西方
民族心理
与价值起源判断的基础上,追溯中西方...
《社会科学家》 2014年 第05期
下载次数(745)| 被引次数(1)
论神话对
民族心理
的影响
神话是
民族心理
的源头,千百年来,它以口头承传和书籍、歌舞、绘画、雕塑、庙宇、宗祠、陵墓、匾坊、服饰等物化形式,储进历史宏大的记忆库,积淀在人类意识的底层,对
民族心理
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探索与争鸣》 1989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117)| 被引次数(0)
浅析傩文化中的信息属性与
民族心理
作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文化是在中国原始社会产生并传承演变下来的传统民间文化。傩文化是基于人们在生命意识层面的心理需求而产生的。在傩文化这一体系中,包含着傩祭、傩戏、傩舞等众多活动形式,曾在民间活动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戏剧之家》 2019年 第27期
下载次数(18)| 被引次数()
民族心理
素质是
民族
最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民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范畴。迄今为止,人们对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就一般民族定义或民族特征中最具有普遍性的特征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给民族下过明确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
《求是学刊》 1982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84)| 被引次数(5)
拓展中华
民族
精神的中介环节——提高
民族
的
心理
素质 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民族心理
素质,是民族历史地形成的社会生存条件的内化,以及其观念形态的文化,在人们心理中的凝结和沉淀;而民族精神则是
民族心理
素质中占主导地位,并体现本民族发展活力的精髓。任何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里潜移默化塑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
民族心理
素质的历史考察,与对传统文化的科学总结,是同一事...
《浙江社会科学》 1992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38)| 被引次数(1)
共找到相关记录320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相关搜索:
民族文化心理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传统文化心理
民族心理素质
民族心理特点
民族心理特征
民族意识
民族文化学思想
矛盾心理
女性心理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320)
>> 学术期刊 (266)
>> 博士论文 (2)
>> 硕士论文 (12)
>> 会议论文 (12)
>> 报纸全文 (28)
>> 科技成果 (0)
>> 中国专利 (0)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中国文学
>> 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
>> 文化
>> 民族学
>> 中国语言文字
>>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 外国语言文字
>> 音乐舞蹈
>>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 世界文学
>> 社会学及统计学
>> 心理学
>>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 宗教
>>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 体育
>> 世界历史
>> 文艺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 中等教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