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沈敏特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
民族心理
结构大调整的报告——论近期中国文学的一种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1987第二期发表了我校中文系教授沈敏特的论文——《
民族心理
结构大调整的报告——论近期中国文学的一种趋势》。沈敏特教授在文章中认为,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华
民族心理
结构也在进行一次异常艰难、异常痛苦而又不可逆转的变化。文学自觉地反映
民族心理
结构的调整(变化),是近期中国文学的一种值得注...
《安徽大学学报》 1987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18)| 被引次数(0)
民族心理
结构大调整的报告——论近期中国文学的一种趋势
本文认为,文学自觉反映
民族心理
结构的调整(变化),是近期中国文学的一种值得注意的趋势。本文论述了近期文学对
民族心理
结构中消极因素的揭示,比 五四 时期有了突破和发展;同时着重论述了近期文学对
民族心理
中正在萌芽和发展的新因素的捕捉和展示。本文认为,文学可以也应该在
民族心理
结构调整中进一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 1987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138)| 被引次数(1)
司格林及其中国俗文学和
民族心理
研究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斯别什涅夫,汉名司格林,1931年8月13日生于北京,2011年6月14日卒于圣彼得堡,一生传奇,孜孜不倦,在中俄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特殊的友谊之桥。 司格林是当代俄罗斯著名的汉学家和语言学家,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教授,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同传翻译,也是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执行委员...
南开大学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123)| 被引次数(1)
文学
民族
性琐议
由民族走向世界每个民族的文学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所谓文学的民族性,是不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各自不同的社会生活特点和文化传统在文学创作上的反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在内容上表现着本民族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特征,在形式上为本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纵观历史,那些在世界文学史
《东岳论丛》 1983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66)| 被引次数(1)
达斡尔族作家萨娜小说研究
萨娜小说多以达斡尔族民族历史、风土人情等为故事构架基础,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近年来萨娜将创作目光投向了其他少数民族,如鄂伦春族以及鄂温克族、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部落的题材上,视野更为开阔。 本文除绪论和结束语,主体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介绍萨娜创作历程及其小说的基本特征,分别分析萨娜小说的自然、社会、...
重庆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1年
下载次数(328)| 被引次数(4)
论长白山民间故事映射的
民族心理
长白山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和圣山。长白山地区在民间流传着众多民间故事,有的基于现实,对英雄的崇拜、对恶势力的反抗;而有的则来源于神话,将野生动植物赋予生命,将它们人化、神化后,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白山地区民间故事富含地域风土人情、风俗文化,折射着多样的
民族心理
现象,这种
民族心理
状态,对历史和现实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 第07期
下载次数(143)| 被引次数(0)
中国古典传记的
民族心理
中国古典传记的发展,既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同时也与我们的
民族心理
有密切关系,如注重现实心理、祖先崇拜心理、英雄崇拜心理、留名不朽心理等。这些
民族心理
,对古典传记的人物选择、材料选择、事实呈现以及价值取向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420)| 被引次数(3)
少数
民族
文学界定刍议
(一) 一个民族的文学,总是在内容上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在形式上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换句话说,每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有仅属于它所特有而別的民族文学不具备的特点,依靠这些特点就能把它和別的民族文学区別开来。对此,大家的认识是统一的。问题在于,在我国,有的汉族作家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写出了反映某一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他的作...
《民族文学研究》 1986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113)| 被引次数(0)
海子抒情诗中的
民族心理
透视
以汉民族为主的中国长期处于农耕文明的状态,因此我们的
民族心理
很大程度上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海子抒情诗中的土地情结、太阳文化、家园意识等情感内容,就是对这种
民族心理
的诗意阐释。
《长江丛刊》 2018年 第23期
下载次数(13)| 被引次数()
论《多浪河边》的叙述视角与
民族心理
转换
周非的《多浪河边》是十七年时期新疆小说最美的收获之一,在迎合当时阶级斗争的政治主题的基础之上,尝试了一些此前新疆小说鲜有的叙事技巧。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剖析小说中的叙述视角与
民族心理
的转换问题,以及双重转换的内在联系。
《昌吉学院学报》 2015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58)| 被引次数(0)
回族文学与
民族心理
刍议
回族文学与
民族心理
刍议伊言无论是把文学看作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还是把文学看作作家的记忆、志趣、感受和体验在语言文字中的自由表现,或是把文学看作人类个体之间进行精神交往的一种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再创造过程,文学活动都可以视作一种心理现象,二...
《宁夏社会科学》 1994年 第05期
下载次数(365)| 被引次数(10)
文化意蕴下意象的变异及其
民族心理
探究——从“不见黄河心不死”的语源说起
不见黄河心不死 中的 黄河 意象是民间故事中的人名到俗语中河名的变异,而这种变异的本质是人类在真善美诸方面心态的表现,从中可看出民族的心理及心理结构。黄河意象的变异受到自然环境、社会因素、文化背景等影响,但这种变异中又孕育了中华民族的黄河情结,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网络财富》 2008年 第12期
下载次数(106)| 被引次数(1)
红水河流域的民间故事与壮
民族心理
生成探析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是广西的母亲河。红水河流域以壮族为代表的区域文化历史悠久,该流域内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有远古神话、地名传说、风物传说、人物传说、恩怨故事、幽默故事等,反映了壮民族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心理特征,幽默故事是他们面对生活作出的积极反应的心理倾向,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壮民族的心理特征,成...
《文学教育(上)》 2019年 第08期
下载次数(49)| 被引次数()
回族文学与回族的
民族心理
回族文学与回族的
民族心理
赵慧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该民族的自觉,是该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回族文学自然也不例外。自回回民族开始形成,其文学便同步于历史的进程。而回族文学的发展必然是以自己本民族的鲜明特色为根基的。回回民族的心理素...
《西北民族研究》 1994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494)| 被引次数(4)
《蛙》中的
民族心理
探析
《蛙》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了《蛙》中深刻、丰富、强烈、复杂、独特的
民族心理
:强烈复杂的群体意识、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和真诚的忏悔与赎罪意识。《蛙》是深入了解中华
民族心理
的一个艺术标本。
《新闻世界》 2014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102)| 被引次数(1)
共找到相关记录360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相关搜索:
民族文化心理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传统文化心理
民族心理素质
民族心理特点
民族心理特征
民族意识
民族文化学思想
矛盾心理
女性心理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360)
>> 学术期刊 (307)
>> 博士论文 (0)
>> 硕士论文 (24)
>> 会议论文 (6)
>> 报纸全文 (23)
>> 科技成果 (0)
>> 中国专利 (0)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中国文学
>> 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
>> 文化
>> 民族学
>> 中国语言文字
>>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 外国语言文字
>> 音乐舞蹈
>>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 世界文学
>> 社会学及统计学
>> 心理学
>>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 宗教
>>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 体育
>> 世界历史
>> 文艺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 中等教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