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共生共谐:
民族文化
认同教育形式的互补关系
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教育和校外 文化心理场 都有着强化学生及社会成员文化认同的教育意义,二者只有形成 共生共谐 的互补关系方能推动民族文化认同的辩证统一。学校教育与校外 文化心理场 共生共谐的内涵在于各自内部要有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和行动,且在内容结构上形成整合互促之态,并借助政府、学校、社区力...
《教育导刊》 2015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118)| 被引次数(0)
跨
文化
交流中的青年
文化心理
分析
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刻的今天,构建合理的青年文化心理,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创新和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有利于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维护新时期的国家安全。 本专题把青年文化心理形成过程的“线性”分析和对文化心理结构深入分析结合起来,从“多维”视角反映青年对古今中外文...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03年
下载次数(957)| 被引次数(8)
试论当代藏族汉语文学的三维结构和双重品格
本论文的主旨是研究、分析当代藏族文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些审美倾向和文化特征。其主要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了解当代藏族文学是如何在关注现实生活、反映民族心声、传承民族文化、借鉴外来经验的同时探索自身发展的道路,并积极参与民族的当代文化建设的。从文学文化学的视角切入当代藏族文学是本论文采用的最为显...
中央民族大学 博士论文 2010年
下载次数(508)| 被引次数(7)
巫风浸润下的诗意想像
20世纪中国现当代作家处在由传统向现代嬗变的文化转型时期。他们面对穿越古老的历史时空而且从未消亡的民间原始、神秘的巫文化,重新进行理性思考和自觉的文化选择,并将奇异的巫性思维与文学的审美思维整合起来,从而使巫文化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存在的形态走向了多元化,并且具有了现代的色彩。 本论文以20世纪的...
湖南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10年
下载次数(3635)| 被引次数(9)
民族
地区中小学生
文化
认同教育的审视——以“鹤庆教育现象”为个案
云南省民族地区鹤庆县高中教育成绩斐然,高考成绩在全省民族聚居县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被称为 鹤庆教育现象 。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由及历史背景,总结鹤庆中学办学模式,认为 鹤庆教育现象 在升学成绩斐然的同时,也隐含着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缺失问题,由此引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反思:学校教育与校外 文化心理场 互补具有重要性...
《大理学院学报》 2014年 第07期
下载次数(66)| 被引次数(0)
大理挖色白族本主
文化
传承的社会
心理
基础研究
本主神是庇佑白族村落之神。本主信仰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形式。以本主信仰为核心的本主文化集中体现了白族民众的集体意识、民族心理和生活方式等。它是白族民众社会生活经验的历史缩影和现实指导。作为本研究个案的大理挖色是白族传统的聚居地,本主信仰是该地区白族民众主要的宗教信仰形式。 随着外在社会的现代变迁,少数民族文化也...
西南大学 博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1263)| 被引次数(7)
寻根小说的
文化
取向及其意义
80年代中期掀起的“寻根小说”浪潮,是新时期小说史上唯一的一股理论与创作并举的小说潮。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反思小说”的延伸和深化。“寻根小说”大潮的掀起并非偶然,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动因。其中包括文学中反思精神的深化,文化复归意识的推动作用,文学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文学全球意识的影响。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
延边大学 硕士论文 2005年
下载次数(1044)| 被引次数(6)
高校价值教育的层级结构论略——建设
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的教育进路
高校德育参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要任务是通过价值教育促进大学生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整合与优化。基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性质和社会现实需要,设计了由生活观念教育、社会价值教育和文化精神教育组成的价值教育层级结构,并提出了当前高校价值教育的基本任务。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年 第09期
下载次数(136)| 被引次数(1)
转型期社会
文化心理
问题及其出路
在现代化发展的综合实力中,越来越多的把社会文化心理的因素纳入其中。社会文化心理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社会文化心理是时代变迁的风向标,是时代精神的晴雨表。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文化心理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境域的意识现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失范以及文化...
陕西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16年
下载次数(630)| 被引次数()
南部侗族
传统文化
特点研究
南部侗族,指侗族聚居区域内自贵州锦屏县清水江以南,使用侗语南部方言的支系。由于汉文化对北部侗族地区的涵化程度较深,当地的文化变迁步伐较快,侗族南部方言区与北部方言区、南部支系与北部支系之间,除了语言因素外,还存在着更多的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明显差异,形成两个局部区域文化系统,导致两地的文化习俗、文化景观、文学艺术的表现形...
兰州大学 博士论文 2006年
下载次数(3568)| 被引次数(49)
玛拉沁夫小说创作
民族文化
解读
论文《玛拉沁夫小说创作民族文化解读》,以玛拉沁夫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用文学文化学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采用社会历史分析、文本研究、比较研究等相关研究方法。试图从民族文化学的视角,对其小说创作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探究和文化解读。 论文由导论、正文五章、结语等七个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主要由文献综述、选题缘由、研究...
内蒙古大学 博士论文 2011年
下载次数(864)| 被引次数(15)
寻根文学思潮新论
寻根文学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二十多年来学界对它的研究经久不衰,这不仅因为它是新时期文学自觉性追求的开始,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出现和遭际反映了八十年代社会的整体风貌和心理表征。然而,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它远未是一个枯竭的的文学史话题。 寻根文学思潮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热潮的...
暨南大学 硕士论文 2010年
下载次数(1984)| 被引次数(12)
社会谚语蕴含的汉
民族文化心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存在诸多争议,主要集中在教文化还是教语言。在导师钟英华教授的启发下,我阅读了所有许嘉璐先生关于文化研究的文章,并研读了其他有关文化的学术论著,从而形成自己关于文化教学的观点。笔者十分赞成张英关于文化教学的内容应该是“根深蒂固又鲜活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的观点,但是,又不...
天津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492)| 被引次数(3)
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科书的
民族文化
适切性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大力推动汉语教学。而汉语文教科书在汉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民族中小学大多使用的是以全国普通学校通用的《语文》教科书为蓝本进行编写的汉语文教科书,汉语文教科书中呈现出以主流文化为主导的倾向,因而蒙古族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335)| 被引次数(8)
世俗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大而又复杂的问题,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尤甚。改革开放造就了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物质生活技术化的时代变革,催生了不可逆转的世俗化潮流,社会世俗化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时代背景。简单来说,世俗化是一个用世俗标准取代信仰与理想标准的过程,是个人的主体思想觉醒和利益观...
电子科技大学 博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1535)| 被引次数(4)
共找到相关记录323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相关搜索:
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心理
传统文化心理
民族心理
传统文明
社会文化心理
民族心理特征
文化-心理结构
思想文化观念
文化心理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323)
>> 学术期刊 (141)
>> 博士论文 (92)
>> 硕士论文 (88)
>> 会议论文 (2)
>> 报纸全文 (0)
>> 科技成果 (0)
>> 中国专利 (0)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中国文学
>> 文化
>> 中国语言文字
>> 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
>> 民族学
>> 体育
>>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 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
>>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 社会学及统计学
>> 外国语言文字
>> 高等教育
>>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 中等教育
>> 文艺理论
>> 旅游
>> 马克思主义
>> 新闻与传媒
>> 思想政治教育
>> 轻工业手工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