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苦闷的象征》与中国
新文学作家
的创作
《苦闷的象征》以其丰厚的理论内涵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到该著所倡导的文艺观的浸润和启发,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文坛形成了一股以《苦闷的象征》为标志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新文学作家
主要从“苦闷”主题的书写、现代意识的吸纳、象征主义的运用三个方面吸纳了该书的核心观点并把它内化到自己的创作中,从而使他们的创作呈现...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147)| 被引次数(1)
《苦闷的象征》与五四
新文学
五四新文学是中国五四运动的组成部分,在五四运动中思想和文化启蒙运动中既是重要的工具也是成果之一。新文学的产生于发展离不开
新文学作家
和理论家的推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史上星光熠熠,鲁迅、郭沫若、陈独秀等许多
新文学作家
与理论家都有相似的经历,就是他们曾在日本留学。《苦闷的象征》作为日本的文艺理论著作之一,经过鲁迅介绍至国内...
中南民族大学 硕士论文 2012年
下载次数(189)| 被引次数(2)
沈从文教学讲义研究
沈从文自1929年进入中国公学以来,就与文学教育联系在一起。在他的文学教育过程中,留下了新诗、小说史、写作三个方面的部分教学讲义。分析沈从文这些讲义,不仅可以还原他的教学经历,还能缕析出他的教学观念,对沈从文教育教学经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以沈从文的《新文学研究》讲义为中心,从沈从文...
石河子大学 硕士论文 2019年
下载次数(16)| 被引次数()
传统文化与
新文学作家
——从鲁迅的一个文学史论断说起
本文宏观地考察了传统文化与
新文学作家
之间的关系,依次论证了各时期治新文学者对传统文化所持态度的具体微妙处、传统文化在文学观念层面所给予新文坛上种种理论主张的潜在影响、它对五四以来作家实际创作的思想及艺术追求的制约等,从而勾勒出了中国新文学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内在继承性,并附带阐述了对鲁迅的一个文学史论断的理解。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2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34)| 被引次数(0)
中国现代文学对泰国影响之研究
泰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非常密切,在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历史的记载,泰中两国外贸交流和人员往来可追溯到泰国素克泰王朝也就是中国宋代时期,中国文学伴随着泰中贸易以及华人移居进入泰国。对此许多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两国文学的关系,尤其是泰国社会对中国历史演义小说和港台武侠小说...
山东大学 博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2177)| 被引次数(15)
左拉与现代中国的结缘与纠结——以1915—1949年左拉在中国被接受为例
爱弥尔·左拉自1915年被介绍到中国之后,受到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激进主义文化阵营的推崇,最后被典范化。左拉被典范化之后所产生的文化效应逐渐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及文学现代性的建构中显现出来。左拉在中国被接受与推崇的过程及流变是与中国现代化启动、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建立、白话文的提出、新文学变革、写实主义文学的倡导以及后来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301)| 被引次数(1)
华文
新文学
的域外传播与流响——新马华文
新文学
与中国
新文学
的关系
新马华文文学是在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下,由依赖进而逐步本土化,最终茁长起来的。本文从中国新文学思潮的海外回响、现实主义创作主潮汹涌奔流、落地生根坚忍不拔的创作队伍三个方面,阐述了新马华文文学与中国新文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海外华文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 第11期
下载次数(283)| 被引次数(0)
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学阐释——兼评《
新文学作家
与外国文化》
比较,从本质上说,基于客体世界各别事物都呈现有形无形的联系,存在于文化本源的一体性所延伸的网状结构。文学的可比性的比较固然容易一目了然,文学的表面上的不可比性(例如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实际上也在于发现大文化背景里的网状的纽结点。异点的比较在于找出潜在的相似点。当然,在这相似中也要找到确定该事物本质的真正的差别...
《唐都学刊》 1992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34)| 被引次数(0)
郑振铎与外国文学
郑振铎的文化视野非常广阔,从振兴民族文学,树立新文学观念的角度出发,他大量地吸纳外国文学养料,同时又以“世界文学”的宏大构想为目标,努力发掘本民族及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学遗产。因此无论他的外国文学研究还是中国文学研究其范围都非常开阔,并互相包容。因为他文学研究视野的开阔,他的文学观一方面带有“五四”时期特有的思想启蒙及反...
吉林大学 博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1750)| 被引次数(9)
泰华
新文学
的历程新探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 五四 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以新白话文表现泰国社会生活和华侨华人心路历程的泰华新文学萌芽,迄今为止已发展演变了80余年。本文尝试以新的史料和历史评述,对泰华新文学的嬗变做出符合文学事实的分期,发现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其断裂与沿续,以此作为探讨其在东南亚华文文学中的特殊性的必要基础。
《南洋问题研究》 2008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156)| 被引次数(5)
青年
作家
新青年
新文学
新经典 2019征订启事
定价:15元全年定价:180元(含快递费)2019年, 中国最美期刊 《青年作家》注重文学与思想,追求经典与先锋,引领现代与时尚为您呈现最美的形式和内容打造中国文学新经典,展示中国文学新力量可随时订阅
《青年作家》 2019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1)| 被引次数()
“五四”时期俄国文学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五四”新文学由诞生到成长以至成熟的全过程,始终伴随着俄国文学多元的、复杂的影响。本论文主要研究20世纪初俄国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分析形成影响的原因,并从作为接受者的中国新文学一方出发,探析俄国文学在中国的接受情况,以及接受中产生的误读。 “前言”部分概述“五四”时期俄...
内蒙古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06年
下载次数(659)| 被引次数(1)
共找到相关记录12条
1
相关搜索:
新文学革命
新文学成就
新文学(五四)
新文学
新文学源流
新文学派
新文学观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新文学史
新文学理论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12)
>> 学术期刊 (7)
>> 博士论文 (2)
>> 硕士论文 (3)
>> 会议论文 (0)
>> 报纸全文 (0)
>> 科技成果 (0)
>> 中国专利 (0)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中国文学
>> 世界文学
>> 文艺理论
>> 出版
>> 中等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通史
>>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 外国语言文字
>> 中国语言文字
>> 贸易经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