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区域人口与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研究
文章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测度了人口与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过程,并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人口与经济的空间演变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阐述。首先,从人口与经济领域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问题着手,运用结构偏离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辽宁省整体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水平,研究显示2001-2016...
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9年
下载次数(36)| 被引次数()
产业
结构
与
就业结构
协调性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文章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问题为切入点,首先针对进入21世纪以来辽宁省的产业与就业结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运用结构偏离系数、协调系数测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水平;其次分析了影响辽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存在的现实性问题,结合 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及新型城镇化的背景,提出能...
《党政干部学刊》 2018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218)| 被引次数(3)
河北省
就业结构
滞后时间测算
我国学界对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已有共识。将Moore结构变化度作为衡量指标,以1985-2016年间河北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阶段验证了河北省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并且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出河北省在2000年以前就业结构滞后时间为4年,在2000年后,就业结构滞后时间调整为1年。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52)| 被引次数(1)
产业
结构
调整与
就业结构变化
关系的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本文根据四川省1990—2014年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发展状况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四川省存在产业构成不合理和就业率偏低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四川省自身的特点,提出改善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增加就业人口的政策建议。
《调研世界》 2017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426)| 被引次数(0)
陕西省产业
结构
与
就业结构
协调关系研究
选用1978—2015年陕西省三次产业产值与就业数据,运用结构偏离度和协调度、Moore结构变化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协调性差,产值低且存在劳动力流出的压力;第二产业协调性一般,产值高但吸纳就业能力有限;第三产业协调性最好,产值比重逐渐上升且吸纳就业能力强。随着时间的推移...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94)| 被引次数(1)
基于Moore值的河南省
就业结构
滞后时间测算及趋势预测
对河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Moore值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测度了河南省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时间,该滞后时间为10 a。运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河南省就业结构的演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河南省就业结构调整至与产业结构相符至少需要8 a时间。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201)| 被引次数(3)
新疆
就业结构
与产业
结构
协调关系研究
在新形势下,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边疆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新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出发,运用结构偏离度和协调系数,分析新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关系,并利用Moore结构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新疆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时间,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中国劳动》 2015年 第12期
下载次数(235)| 被引次数(4)
中国
就业结构变化
:“升级”还是“两极化”?
欧盟等发达国家经历典型的 就业两极化 ,已成为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和重要挑战。中国的
就业结构变化
是否切实反映了经济转型与发展阶段?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就业岗位分析方法(job approach)进行的研究发现:中国整体就业...
《劳动经济研究》 2015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839)| 被引次数(27)
基于Moore值的中国
就业结构
滞后时间测算
学术界就我国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已达成共识,但是关于滞后时间的具体年限,尚无文献进行准确的测算和研究。以1985-2007年间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统计数据为基础,以Moore结构值为衡量指标,运用时间平移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准确测算出我国就业结构滞后时间为5年。
《管理评论》 2010年 第07期
下载次数(817)| 被引次数(50)
就业结构变化
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基于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
在中国的欠发达地区,
就业结构变化
曾出现过异常,其对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起主导地位,并且,当地的消极作用大于其它地区的积极作用,导致综合结构效应为负数,中国的经济增长经验不支持 structural bonus 假说;随着
就业结构变化
的增大,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综合结构效应的绝对值逐渐减小;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结...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193)| 被引次数(1)
中国
就业结构
问题研究
就业结构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尺。就一般意义上讲,就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就业结构包括就业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性别与年龄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狭义的就业结构是指就业的产业结构。本报告重点研究就业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与城乡结构。
《经济研究参考》 1995年 第20期
下载次数(144)| 被引次数(3)
论
就业结构变化
的一般规律及我国第二产业
就业
比重的超前提高
在世界各国就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有三个尚未被人们认识的共同现象:第一,多数国家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一直低于第三产业;第二,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极限值最低;第三,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极限值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据此,本文对
就业结构变化
的一般规律作了新的概括,并初步分析了该规律形成的原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超前提高,违背了世界各国...
《财经问题研究》 1990年 第11期
下载次数(140)| 被引次数(4)
新疆产业
结构
与
就业结构
协调发展研究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既是当前我国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唯一选择,也是面临经济新常态,寻求经济新动力的必由之路。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攻关期,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
石河子大学 博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633)| 被引次数(1)
中国产业
结构
升级对
就业
的影响
优化经济结构,保持可持续的长期增长,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的经济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行给就业增长带来压力;而在人口结构老龄化和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就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升级成为紧迫而长远的问题。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机制非常复杂,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在现有文献的经验研究中尚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产...
武汉大学 博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565)| 被引次数(1)
中国产业
结构
与
就业结构
关系研究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产业转移与经济发展紧密相伴。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首次阐释了经济转型阶段的动力、机制和转型过程。国内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相关文献,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我国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两者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随着经济增长,...
中央财经大学 博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1029)| 被引次数(1)
共找到相关记录2312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相关搜索:
结构变化
就业分布结构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2312)
>> 学术期刊 (1193)
>> 博士论文 (267)
>> 硕士论文 (827)
>> 会议论文 (15)
>> 报纸全文 (8)
>> 科技成果 (2)
>> 中国专利 (0)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 人才学与劳动科学
>> 经济体制改革
>> 农业经济
>> 贸易经济
>> 高等教育
>> 服务业经济
>> 工业经济
>> 金融
>> 数学
>> 人口学与计划生育
>> 职业教育
>> 社会学及统计学
>> 投资
>> 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
>> 财政与税收
>> 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
>> 市场研究与信息
>> 企业经济
>>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