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北京回族
服饰文化研究
回族服饰于2006年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不论在学术界还是服装界,回族服饰的研究与开发仍较少。本文以北京的现代化城市为背景,选取北京的3个清真寺社区为主要调查对象。从伊斯兰文化以及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比较出发;回顾中国回族以及
北京回族
的历史;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
北京回族
服饰文化的现状...
北京服装学院 硕士论文 2010年
下载次数(1024)| 被引次数(14)
北京回族
的语言与文化认同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各地,分布最广的民族,也是少数民族中城市化较高的民族。在现代社会特别是高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回族的语言文化观尤为值得我们关注。 本文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京郊回族的语言文化认同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并运用文化语言学、人类学、民族学的方法对
北京回族
的语言文化认同进行了全...
中央民族大学 硕士论文 2008年
下载次数(975)| 被引次数(8)
清末民国
北京
地区的
回族
新式教育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地不断加深,资本主义制度和思想文化不断涌入中国。面对着国家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国社会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中国人民开始保家卫国、救亡图存运动。这一时期的回族同胞,以振兴民族、发扬宗教为己任,全力推动回族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本文以北京地区回族为例,重点探讨清末民初
北京回族
新式教育改革及其与回...
中央民族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342)| 被引次数(5)
北京回族
服饰:历史的承继,时代的风貌
回族文化是由伊斯兰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相交织、相融汇而形成的,具有丰富的、复杂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以此为依托的回族服饰也是一样,它既不是纯粹的 伊斯兰化 的,更不是完全 中国化 的,而是 回族化 的。《
北京回族
服饰文化研究》一书沿着回族文化多样性的线索在研读回族,展现回族。书中所展示的
北京回族
服饰,既包含着历史的承继,也蕴...
《艺术设计研究》 2015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134)| 被引次数(1)
游离中沉淀:认同与变迁的都市
回族
视角
回族是拥有1000万左右人口的中国最大少数民族之一,数世纪以来已经形成了中国大多数城市里的回族社区。如今这些传统的回族社区和居民正在面临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压力和冲击。由于其人口广泛地分布在中国各大城市,与主流社会的频繁互动和置身于世俗社会中传统宗教和生活方式,回族可以作为范例和观察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少数民...
中央民族大学 博士论文 2010年
下载次数(2445)| 被引次数(16)
北京
近现代
回族
报刊的兴起及嬗变
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上,回族、伊斯兰教报刊多达百余种。其中尤以
北京回族
报刊为最,总数达30余种,数量和影响力均居全国之首。本文梳理了北京近现代回族报刊的刊名、创刊时间、创办人、刊物宗旨和主要内容,阐析了北京近现代回族报刊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分析了北京近现代回族报刊的历史分期。在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京近现代...
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 2007-12-01
下载次数(56)| 被引次数(0)
回族
题材电影中的文化与认同
“文化是个体识别的标志,是个体确定自我身份和意义边界的坐标,是个体寻求同类和融入群体的标准和依据。”(1)一个民族最终形成的原因是因为族群个体之间存在着对某种文化的共同认识,这种共识构成了个体的思想体系,指导着个人对“我们”和“他们”的识别,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可以是本民族自身对民族内部文化的自我文化认...
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28)| 被引次数()
北京回族
教育八十年
清末,王浩然在北京牛街首倡“教育普及”,提倡经书文两通,
北京回族
教育在艰难困苦中起步发展。建国后,
北京回族
教育获得新生,80年代以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回族研究》 1997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211)| 被引次数(7)
城市扩展过程中
回族
聚居区功能的转变——以
北京
牛街、马甸
回族
聚居区为例
民族聚居区是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选择了北京城区两个典型的回族聚居区——牛街和马甸,基于约翰斯顿(R·J·Johnston)关于城市民族聚居区空间位置模型,本文根据史料分析了这两个回族聚居区发展变化的模式,指出1950年代是
北京回族
聚居区发展模式转型的转折点,即多数城区内的回族聚居区开始从A模式向F...
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1-08-01
下载次数(408)| 被引次数(1)
北京回族
女性的文化传承与变迁——以
北京
牛街李家为个案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回族与伊斯兰教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具有穆斯林身份,又生活在北京这个政治中心,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牛街的回族女性的文化传承与变迁为了解回族文化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
《西北民族研究》 2011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669)| 被引次数(2)
新时期以来
北京回族
作家创作论
新时期以来,
北京回族
文坛的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北京成为全国回族文坛的一个中心。沙蕾的诗保有了他的乐观主义精神,催人奋进。马融以创作电影文学剧本知名,新时期他创作了谍战题材长篇小说。穆青是著名新闻记者,新时期他写了一些回忆性、游记性散文。他们在不同的体裁领域引领了新时期
北京回族
文坛的创作。此外,新时期
北京回族
文...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18)| 被引次数()
通州南大街
回族
社区的历史变迁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有着以运河义化为核心的大量历史文化资源。作为目前明清时期通州仅存的历史街区,南大街承载着通州的诸多历史记忆。通州南大街是一处回族聚居区,有400年以上的历史。本文以通州历史和当地回族历史进程为背景,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南大街清真寺、寺坊社区、回族教育、生计方式、婚姻丧葬、人口流动等基本情况和特征。...
中央民族大学 硕士论文 2019年
下载次数(45)| 被引次数()
拆迁对传统回民聚居区的影响
城市大规模拆迁改造一方面改善了城市面貌、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地缘结构变迁,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于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回族来说,影响尤其深远。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N传统回民聚居区为调研地点,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拆迁改造前后聚居区的概况以及居民的生活需求与适应等情况进行了调...
中央民族大学 硕士论文 2010年
下载次数(326)| 被引次数(1)
浅谈
北京回族
文化的特点
北京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多远文化混合共生的世界型大都市。自元代在北京建都,它就成为中国的核心城市。经过此后历代王朝的入住,直到民国时期,整个城市或多或少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并在这些变化中,城市逐渐扩大起来。同时,自元朝开始,对于市内不同身份居住区域的划分,就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在这个城市里,回族从进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 第29期
下载次数(65)| 被引次数()
北京
牛街清真食品业的记忆与改造研究
牛街回族聚居区作为北京市历史悠久、影响最广的回族聚居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计划经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城市扩张的驱力下完成了解构与重建的过程。社区是一个过程,社区居民生计方式、社区商业活动同样也是过程,其历史向度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笔者希望呈现出有关于牛街清真食品业的历史记忆与其所经历的改造,并思考推动...
云南大学 硕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438)| 被引次数(1)
共找到相关记录253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相关搜索:
北京回民医院
西北地区回族
湖北口回族乡
西北回族反清运动
西北回族革命简史
《西北回族与伊斯…
从北京返回
北京地区
北京乎
北京交通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253)
>> 学术期刊 (49)
>> 博士论文 (49)
>> 硕士论文 (150)
>> 会议论文 (5)
>> 报纸全文 (0)
>> 科技成果 (0)
>> 中国专利 (0)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民族学
>> 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
>> 宗教
>> 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
>> 社会学及统计学
>> 建筑科学与工程
>> 中国文学
>> 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
>> 文化
>>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 中国语言文字
>> 新闻与传媒
>> 旅游
>> 轻工业手工业
>> 体育
>> 经济体制改革
>> 中国古代史
>> 贸易经济
>>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 农业经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