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中国新诗
的“时间”抒写
本文尝试从“时间抒写”这一视角出发,探寻二十世纪中国语境中新诗所呈现出的现代人对“时间”的体验、意识与想象,以及这一过程中彰显的抒情姿态、审美向度等等。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从“时间体验”的角度考量中国诗歌的历史转型。第一节通过对汉语中“时”、“时间”的概念史梳理,发掘古今时间意识嬗变的深层线索,进而考察中国古代时间观...
山东大学 博士论文 2016年
下载次数(942)| 被引次数(5)
民族神话、传说意象与
中国新诗
民族性的建构之研究
中国新诗
自诞生以来,“中”与“西”、“新”与“旧”之间的辩诘与梳理就是其中常谈常新的话题。且在面对这些话题时,人们基本上立足于新诗与旧诗在外在形态上的比对,即拘泥于
中国新诗
在语言表达、形式建构等方面与中国古典诗词曲赋是相近还是相远。近些来,“
中国新诗
有无传统”之争是学界热点,是过去话题的深度推进。“
中国新诗
有无传统”不...
湖南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12年
下载次数(3764)| 被引次数(8)
“纯诗”及其
中国
化研究
“纯诗”是法国象征主义的诗学命题,它以“美”为本份和要素,欲在艺术创造中寻找一种“神圣美”。前期象征主义诗人多醉心于通过感官直觉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一个现实之外完美的理念世界;后期代表瓦雷里却认为诗应该走出“自我”,用一种不同于日常语言的理想的“声音”,传达某一种神奇的超越个体经验的思想。象征主义“纯诗”注重词语...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06年
下载次数(1231)| 被引次数(5)
五四译诗与早期
中国新诗
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典范意义在于多种新文体地位的确立,其中新诗对古典诗歌审美范式的突围和裂变使其成为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成就的显著标志。没有晚清,何来五四?在不否认中国诗歌历史连续性的同时,在理论先行的情况下,五四文学先锋者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充分实践新诗理论并证明在中国诗歌“进化”历程中具有“优胜”品格的新诗“蓝本...
四川大学 博士论文 2007年
下载次数(2316)| 被引次数(25)
中国新诗
观念和
中国
古诗观念的变异性关联研究
本学位论文所要考察是
中国新诗
和古诗的不同诗观念的变异性关联。所谓变异性关联,就不仅要研究新诗和中国古诗之间可能存在的承传关系,也要研究在西方诗歌影响下产生的新诗在哪些方面与中国古诗传统相比而形成了一种变异性的美学特质,进而探求二者在人类共同的诗歌表达上的异同之处。而所谓诗观念,就是体现在诗人、评论家的创作和理论中的对诗...
四川大学 博士论文 2005年
下载次数(1222)| 被引次数(1)
中国新诗
与政治文化
中国新诗
与政治关系密切的历史现实,使得围绕这一话题有巨大的研讨空间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反思新诗历史的基础上,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相关的材料,进而探讨
中国新诗
在生成、发展、价值取向、功能等方面与“政治”的复杂关系,并期待在深入分析二者的关系中,呈现新诗历史的复杂性。 ...
首都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06年
下载次数(1078)| 被引次数(8)
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
中国新诗
的历史建构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讨论了穆旦的社会身份。对1940年代的穆旦而言,小职员的身份大于文化人的身份,这表明他处于社会文化网络的边缘位置。这一位置使得穆旦获得了一种自觉的写作立场。随后,文章非常详细地讨论穆旦的写作行为。本文将穆旦的写作行为视作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不仅仅包括诗歌主题与抒情方式,也包括...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07年
下载次数(3123)| 被引次数(24)
美国诗歌对“五四”
新诗
的影响
美国诗歌与中国“五四”新诗的关系极为密切。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在呈现美国诗歌与“五四”新诗的交流状况的基础上,揭示美国诗歌对中国“五四”新诗发生影响和改变的事实。 从文献资料来看,在“五四”的诗歌译介格局中,中国对美国诗歌译介的成绩相对薄弱,不仅无法与对英国、法国、德...
首都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06年
下载次数(1531)| 被引次数(6)
中国新诗
的视觉传播研究
在视觉文化转向的语境中,视觉媒介参与塑造
中国新诗
生态,视觉传播成为新诗传播的重要形态。
中国新诗
视觉传播的生动实践,为中国现代诗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关于
中国新诗
视觉传播的整合性、系统性的考察和研究,尚有待于深入开展。本文将通过以下四个论题深入推进
中国新诗
视觉传播的研究: 首先,中国古典诗画传统的现代传承...
苏州大学 博士论文 2012年
下载次数(1674)| 被引次数(11)
浙江
新诗
的历史演进与审美建构(1917~1949)
从19世纪末的“诗界革命”开始孕育,到“五四”新诗运动及浪漫主义诗潮兴起,经过1920~30年代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拓展,至1940年代渐趋成熟。1950~70年代在革命化和浪漫化的回漩中缓慢前行,直到1980~90年代新生代诗潮涌现,再度复兴。百余年浙江新诗的历史演进,凸显出对
中国新诗
现代化进程独有的“引领性”作用。...
浙江大学 博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183)| 被引次数(0)
外国诗歌译介对
中国新诗
发生的影响研究
论文探讨外国诗歌译介对
中国新诗
发生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落实到
中国新诗
的孕育、发生期加以考察。论文把各阶段的代表诗人兼翻译家如张德彝、苏曼殊、胡适、刘半农、郭沫若等当作中心研究对象以梳理他们的诗歌翻译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论文的论述重心落在
中国新诗
发生的“标志性”诗人及其“标志...
首都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07年
下载次数(2197)| 被引次数(25)
全球化时代的
中国新诗
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
本报告讨论的核心问题为:全球化时代的
中国新诗
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其更深层的目的则是窥探中国当下新诗在主题、形式、想像力、感情、智性的追求以及表现策略等方面普遍存在的艺术问题,而其最终旨趣则在于寻找中国文学在新世纪的新艺术生长点和出路。其中讨论的问题既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文体所必须正视的问题,也包含着新诗本身发展的较...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04年
下载次数(458)| 被引次数(4)
神韵说与纯诗论比较研究
本文所做的是关于神韵说与纯诗论的比较诗学研究。论文主体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共六章。引言部分拟对本研究为何以
中国新诗
理论为切入点做一说明。
中国新诗
自诞生之日起就处于不断的推翻与重建,中与外,新与旧,正与变等关系的循环中。与新诗自身包含的诸多矛盾相适应,启蒙、政治与美学等多重标准的并置,使得新诗理论研究难以形成稳定的...
浙江大学 博士论文 2012年
下载次数(912)| 被引次数(0)
“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
中国
本文以西方现代派大师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影响为研究对象,试图将艾略特在中国的接受放入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进行全面考察,对“艾略特在中国”这一课题进行整体性综...
四川大学 博士论文 2003年
下载次数(4235)| 被引次数(14)
文化视野下
中国新诗
跨文体书写研究
在
中国新诗
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不同文体形式互相借鉴交叉感染的现象,这种文体越界实践是一种长期而普遍的行为,本文就从
中国新诗
的跨文体形式出发,对新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越界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 本文认为,新诗形式的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诗人出于艺术创新而采取的形式方式,而是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现代形式主义论者普遍认为,艺...
湖南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722)| 被引次数(3)
共找到相关记录63条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搜索:
中国新诗派
中国新诗发展史
中国新诗语言
中国新诗话语
新诗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63)
>> 学术期刊 (0)
>> 博士论文 (63)
>> 硕士论文 (0)
>> 会议论文 (0)
>> 报纸全文 (0)
>> 科技成果 (0)
>> 中国专利 (0)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中国文学
>> 世界文学
>> 文艺理论
>> 人物传记
>> 出版
>> 中国语言文字
>> 外国语言文字
>> 中等教育
>> 新闻与传媒
>>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 高等教育
>>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
>> 音乐舞蹈
>> 档案及博物馆
>> 马克思主义
>> 中国通史
>> 文化
>>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