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经验与表达:
中国新诗话语
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内容提要 :本文是《经验与表达 :
中国新诗话语
研究》一文的导论 ,主要探讨
中国新诗话语
的“内在逻辑”,即新诗话语得以生成和延续的历史机制与线索。它致力于回答 :在汉语出现历史性变迁 (由古典向现代转型 )的情形下 ,处于二十世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中国诗歌
《当代作家评论》 2001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62)| 被引次数(1)
20世纪
中国新诗话语
研究
本文从反思中国新诗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和对一种新的现代汉语诗学的吁求出发 ,提出从“话语”的角度进入新诗研究。本文将
中国新诗话语
界定为现代中国诗人如何运用现代汉语 ,将其置身在“现代性”境遇中的经验付诸诗的表达 ,对其中包含的两个基本因素———语言和语境———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 ,在2 0世纪汉语言和语境发生根本变化后 ...
《江海学刊》 2002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218)| 被引次数(6)
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
中国新诗
的历史建构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讨论了穆旦的社会身份。对1940年代的穆旦而言,小职员的身份大于文化人的身份,这表明他处于社会文化网络的边缘位置。这一位置使得穆旦获得了一种自觉的写作立场。随后,文章非常详细地讨论穆旦的写作行为。本文将穆旦的写作行为视作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不仅仅包括诗歌主题与抒情方式,也包括...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07年
下载次数(3131)| 被引次数(24)
“
话语
”理论视阈下的20世纪
中国新诗
——评张桃洲《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
新诗话语
研究》
张桃洲博士的《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一次引进了“话语”理论,对20世纪新诗的问题与现象进行有效地观照,超越了以往研究中用“主义”、“流派”给新诗分类所造成的简化诗史、简化诗作的倾向,还原了新诗的复杂性和诗人及作品的丰富性
《文艺评论》 2006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156)| 被引次数(2)
新诗
批评研究(2000-2013)
新世纪以来的新诗批评,是20世纪以来新诗批评现代化进程中最近的一段,它在呼唤一种综合性的审视,当然,这将是也只能是一种“贴身的审视”。以“体验”作为新诗所涉及的生命本体进行概念层面的表述,通过对新世纪诗歌批评中的诗学问题的辨析,以期清理出有关新世纪新诗及新诗研究中某些重要诗学问题的内核所在和外部指涉,在这样的辨别中确立...
南京大学 博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962)| 被引次数(1)
张桃洲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与评论、中国现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新诗话语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个人 的神话:现时代的诗、文学与宗教》(武汉出版社,2009)、《语词的探险:中国新诗的文本与现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青海湖》 2016年 第11期
下载次数(7)| 被引次数(0)
中国新诗
(1917—1949)接受史研究
编者按:学者们对方长安教授的《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进行评价,认为:它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新诗接受历史的论著,不仅梳理、描绘出中国现代新诗一百年来传播接受的历史面貌,揭示出新诗传播接受的特点、规律,而且对传播接受的语境、内在动力、话语机制等进行了论述,从读者阅读反应层面对中国新诗创作演变史、审...
《江汉论坛》 2018年 第10期
下载次数(154)| 被引次数()
基于文化激进主义的
新诗话语
重构
长期以来,中国新诗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并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和创新,从传统古体诗歌的经典体式里成功突围,形成了中国新诗的新风格。新诗的产生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紧密相连,是政治和文化的激烈运动,促使中国文学的求新求变,完成了文学本身的蜕变。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潮是文化激进主义,而文化激进主义最显著的特...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 第21期
下载次数(35)| 被引次数(0)
叙述与确认:民国时期
新诗
选本研究
本文试图以新诗选本编选过程中的问题揭示和难点辨析为联接点,为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类新诗选本做一个整体性的梳理工作。在研究上主要着眼于新诗选本本身,一方面将新诗的编选行为看作是一项与新诗批评密切相关的文学活动,一方面又将其视为一种争夺新诗话语权、拓宽新诗表达空间、建构新诗现代形象、塑造新诗经典的诗学活动。因此,新诗选本得以形...
武汉大学 博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354)| 被引次数()
中国新诗话语
研究论纲
一、新诗“合法性”危机与新诗研究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而浮泛起来的商业主义和大众文化,极大地冲击着新诗而使之趋于“边缘化”,诗比其他文学种类更迅速地退出公众的视线;另一方面,诗歌阵营开始急剧分化,80年代风起云涌的诗歌流派纷纷消散,大部分诗人通过“自我...
《诗探索》 2002年 第Z1期
下载次数(173)| 被引次数(3)
相关搜索:
中国新诗语言
中国新诗派
中国现代初期白话…
新诗发展
新诗理论
中国新诗
新诗形式
新诗创作
新诗运动
“新诗”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10)
>> 学术期刊 (7)
>> 博士论文 (3)
>> 硕士论文 (0)
>> 会议论文 (0)
>> 报纸全文 (0)
>> 科技成果 (0)
>> 中国专利 (0)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中国文学
>> 人物传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