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在比较视野中破解
新文学
领域的难题——论贾植芳先生的
新文学
研究
贾植芳先生通过系列比较研究而破解了
新文学
领域的多重关键性的难题。他在
新文学
与传统文学的比较中确认了二者的源流关系,即
新文学
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整个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环节。在关于
新文学
的独创与借鉴关系的问题上,与对外国文学的接受和借鉴相比,独创性更是`#~
新文学
`...
《中国比较文学》 2009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214)| 被引次数(1)
新文学
版本问题研究的力作——评金宏宇《
新文学
的版本批评》
版本是
新文学
的根本,也是
新文学
研究的根本 ,这是金宏宇在他的近著《
新文学
的版本批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中写下的第一句话。我不敢说版本问题在
新文学
研究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我敢肯定它对于
新文学
研究非常重要,这可从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8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302)| 被引次数(0)
民国时期的
新文学
教育——以中小学教材为考察对象
通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小学国语教科书,可以考察
新文学
进入中小学课程的状况及影响。进入小学课本的
新文学
作品绝大多数经过了改写,优秀作家以此来实践小学国语课本的 儿童文学化 ,帮助儿童体认 国语 的美感,养成 信仰
新文学
的国民心理 ,进而从根本上确立
新文学
的合法性。此外,教...
《河北学刊》 2008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420)| 被引次数(6)
“五四”作家的职业身份与“五四”
新文学
的发生
五四
新文学
发轫期,许多
新文学
家的主要职业是新式大学的教师。这一职业有着稳定丰厚的收入,使他们能够自由地从事
新文学
活动。他们利用课堂的垄断话语权,使新式教育下的学生接受
新文学
,形成新的文化心理结构,同时利用新式大学里的各种
新文学
社团和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以及`...
《北京社会科学》 2007年 第05期
下载次数(215)| 被引次数(3)
“第二个十年”
新文学
出版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个十年 的
新文学
出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左翼文学出版基本上还是承续五四
新文学
出版的传统; 杂志年 现象的形成与
新文学
的多元发展互为推动;
新文学
图书出版的复苏则表明
新文学
终于由先锋性、革命性走向了常态的文学主流的大众化。这种阶段性特征昭示出,`#~新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5期
下载次数(139)| 被引次数(0)
试论作为文学命名的“
新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个学科专业名称已经受到质疑:陈思和主张更名为“中国现代文学”,严家炎主张更名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本文认为,应该将其名称还原为“中国
新文学
”。用“中国
新文学
”概括“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合理性”:(1)“
新文学
”一词本身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浙江社会科学》 2005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107)| 被引次数(1)
论浙江
新文学
作家群对两浙文化传统的承传
本文探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浙江
新文学
群体的传统文化渊源 ,认为积淀深厚的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两浙文化传统对中国
新文学
“浙军”施加深层影响 ,遂有后者
新文学
意识的尽速自觉 ,并为其后中国现代文学建设作出广泛建树。主要表现在 :( 1)自宋、明开启的两浙启蒙文化思潮成为`...
《浙江社会科学》 2004年 第05期
下载次数(305)| 被引次数(4)
掩不住的历史光辉——论五四
新文学
与传统文学
五四
新文学
彻底的反传统立场并不意味着彻底地否定传统 ,历史的光辉是抹不掉也掩不住的 ,历史的连续性不可能由于反传统思想的冲击而断裂。无论从理论思维 ,还是就审美表现方式而言 ,五四文学都受到传统文学的深刻影响。长期以来 ,对传统的漠视不仅在五四
新文学
研究中存在 ,也是整个中国
新文学
研...
《学术交流》 2003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267)| 被引次数(2)
周作人的
新文学
源流观
中国
新文学
之初,周作人在考察
新文学
是什么、将是什么时,对
新文学
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在考察
新文学
的生成动因时,周作人更注重思考传统文学内部的变革动力对
新文学
的根本性催生作用,从而认定传统文学对
新文学
成长的塑造力也将是根本性的。周作人的`#...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397)| 被引次数(4)
现实主义精神的一脉相承——谈鲁迅对赖和小说的影响
被誉为“台湾
新文学
之父”的赖和 ,他不仅是台湾白话散文的开拓者 ,同时也是台湾新诗的开拓者之一 ,而且他还捷足先登地正式揭开了台湾白话小说创作的序幕。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反对奴役、反对压迫、反对榨取的反抗精神 ,为台湾
新文学
树立了第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并启示了台湾
新文学
社会写实的方...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229)| 被引次数(3)
论鲁迅对台湾现代文学的影响——从海峡彼岸文学看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
二十世纪的中国
新文学
,是大陆文学,台湾文学和港澳文学共同构成的一个血肉相连的整体。在由大陆、台湾、港澳三个地区的作家组成的浩浩荡荡的民族
新文学
大军中,鲁迅是世人公认的中华民族之魂的集中体现者和最伟大的作家。他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所创造的不朽的文学作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思想精神和...
《康定民族师专学报》 1994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135)| 被引次数(0)
五四
新文学
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潮
美国著名中国学家匹柯维茨曾认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者在许多问题上各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有一点是各家一致公认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这一论断对于中国
新文学
研究界来说并不新鲜,而且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回顾中国
新文学
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新...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2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136)| 被引次数(0)
论日据时期台湾
新文学
的现代意识
日据时期的台湾
新文学
,尽管生发于日本殖民地的社会环境之中,且有部分作家在日本帝国主义强力推行的“皇民化运动”的严酷威压下被迫改用日文创作,但它却并未脱离中国
新文学
的历史河道,也并未偏离中国
新文学
反帝反封建的战斗航向,依然是发生在台湾地区的中国
新文学
,是反帝反封建的中...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2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99)| 被引次数(0)
论我国
新文学
的“遵命”选择
“五四”以来的
新文学
和中国革命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风雨中,我们的
新文学
和中国革命经受着祖同的考验,和中国革命有着惊人的同步同质的经验与教训。
新文学
的轨迹和中国革命的轨迹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究其根本原因,归结于我国
新文学
的主流始终在自由自觉...
《社会科学辑刊》 1993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20)| 被引次数(0)
周氏兄弟与《晨报》副刊的“同构”与“共生”
文学与传媒的“同构”与“共生”是中国近现代以来一种独特而显著的文化现象。周氏兄弟特别是鲁迅作为中国
新文学
第一个十年高耸的山峰,其文学活动一直都与现代传媒不可分离地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周氏兄弟与《晨报》副刊的“同构”与“共生”正是文学与传媒“同构”与“共生”这一独特文化现象的最好注脚。作为“五四”时期“`#~...
兰州大学 博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51)| 被引次数()
共找到相关记录14957条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相关搜索:
五四新文学
新文学史
新文学大系
台湾新文学
新文学革命
新文学派
新文学成就
新文学初期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新文学观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14957)
>> 学术期刊 (12210)
>> 博士论文 (448)
>> 硕士论文 (2006)
>> 会议论文 (292)
>> 报纸全文 (0)
>> 科技成果 (0)
>> 中国专利 (1)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中国文学
>> 人物传记
>> 世界文学
>> 文艺理论
>> 出版
>> 中等教育
>> 中国语言文字
>> 外国语言文字
>> 中国近现代史
>> 新闻与传媒
>>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 高等教育
>> 文化
>>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 中国通史
>> 哲学
>>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 中国共产党
>> 宗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