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老舍式”现代文学观念
各类《中国现代文学史》一直将老舍列为重要的
新文学作家
之一,但如果我们将老舍的文学实绩与中国五四新文学观念作对比,会发现老舍的文学创作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中国五四新文学观念,某种程度上说,很多方面是与五四新文学观念“拧”着写的。笔者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06-14
下载次数(50)| 被引次数(0)
上海沦陷时期《万象》杂志对
新文学作家
言说空间的重建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就是沦陷区文学。沦陷区文学的特殊历史环境,使其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本文选择上海沦陷时期有较大影响的通俗文学期刊——《万象》杂志进行研究,以分析在上海沦陷时期《万象》杂志对从新文化运动以来建立的
新文学作家
言说空间的重建。 1919年新文化运动不仅造就了一批新文学...
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262)| 被引次数(2)
五四
新文学
论争语境中的鸳鸯蝴蝶派文化策略研究
自海外汉学家王德威提出“被压抑的现代性”这一命题,以及大陆学者范伯群等对于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将通俗小说归为逆流的看法提出质疑,国内外学界对于鸳鸯蝴蝶派日益重视。文学史上长期遭到贬抑的鸳鸯蝴蝶派被重新发现、认识,以往被置于新文学对立面的鸳鸯蝴蝶派,逐渐被当作中国现代文学构成的互补性一翼纳入到现代文学研究的视野。新文学与鸳...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457)| 被引次数(2)
地方性知识与现代抒情精神
本文以抒情精神作为新诗研究的基点,首要目的在于考察其在传统诗歌的变革中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进程,受到哪些因素的促动或限制。着力探讨“抒情”这一中国文学的道统在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所居的位置、传续的力量、发生的流变等相关问题,理解中国新诗所出现的诸种样态与现象之根由。而把目标收缩在一个具体的地域,以河南新诗作为分析的文本依据...
河南大学 博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958)| 被引次数(6)
1920-1937:中学国文教育中的
新文学
教育是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于新文学而言,民初中学的国文教育是新文学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场域与途径。清末民初教育制度在“一波三折”的沿革中对白话新文学产生了知识诉求,变动的教育宗旨则体现出了与新文学相似的启蒙意识,并且为新文学由文学文本到国文教材的知识身份转换提供了制度预设。胡适等人瞩目于教育的知识生产与传播作用...
南开大学 博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1761)| 被引次数(16)
论20世纪初(1900-1917)中国小说的情感书写
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一个情感充沛的文学时代。在梁启超举起“小说界革命”的旗帜,提倡政治小说、历史小说、社会小说的同时,一种书写情感的倾向也在逐渐兴起。从符霖、吴趼人,到徐枕亚、吴双热、李定夷,写情小说的创作由点的观照发展为面的阵势,作家们对情感本质的探问与为“情”正名的倾向也使这些作品总是归结为对情感的认同或感慨。所谓...
南京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305)| 被引次数(0)
左拉与现代中国的结缘与纠结——以1915—1949年左拉在中国被接受为例
爱弥尔·左拉自1915年被介绍到中国之后,受到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激进主义文化阵营的推崇,最后被典范化。左拉被典范化之后所产生的文化效应逐渐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及文学现代性的建构中显现出来。左拉在中国被接受与推崇的过程及流变是与中国现代化启动、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建立、白话文的提出、新文学变革、写实主义文学的倡导以及后来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301)| 被引次数(1)
郑振铎与外国文学
郑振铎的文化视野非常广阔,从振兴民族文学,树立新文学观念的角度出发,他大量地吸纳外国文学养料,同时又以“世界文学”的宏大构想为目标,努力发掘本民族及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学遗产。因此无论他的外国文学研究还是中国文学研究其范围都非常开阔,并互相包容。因为他文学研究视野的开阔,他的文学观一方面带有“五四”时期特有的思想启蒙及反...
吉林大学 博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1750)| 被引次数(9)
战争记忆与
新文学
抗战小说研究
战争是人类无法回避的话题与课题,它所带来伤痛远多于客观上所带来的文明进步。从远古的部落战争到近代的资本主义革命再到现代的帝国主义侵略扩张,都经历过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无论是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留下了极为惨痛的记忆,是民族历史上一道永远也无法抚平的伤口。战争所留下的废墟在时间的流逝中得以重建,...
辽宁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659)| 被引次数(8)
“士大夫”精神的沉潜
苏雪林,中国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与庐隐、凌叔华、冯沅君、丁玲齐名,并与冰心合称“冰雪聪明”。苏雪林以白话文创作响应了“五四”文学运动,文章反映出反封建反礼教的思想。苏雪林早期的文学创作多以抒发个人的生活随想,女性的细腻情思与婚姻生活的甜蜜感伤为主,独具灵性。加之苏雪林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她的文笔简练传神、风格婉约动人。...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232)| 被引次数(1)
徐卓呆1920年代小说研究
徐卓呆是现代通俗文学史上重要的滑稽文学作家。他的滑稽风格与他身份的特殊性让他与同时代其他通俗文学作家显得不同。本论文以1920年代作为时间范围,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徐卓呆小说的研究,深对作家本人和作品的认识,并以点带面,从而加深对滑稽文学以及当时新旧文学关系的理解。 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我首先还原当时...
复旦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139)| 被引次数(3)
《中国
新文学
大系》与“五四”
作家
的文学定位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新文学权威与现代传媒共同运作的结果。它不仅是一部作品集,同时还具备了文学史的特征。《大系》在编选人员的组成、对作家作品的评价以及编选作品的数目三个方面都影响了 五四 作家的文学定位。由于《大系》的编选时间距离新文学的创作时间较近,同时编选者在编选作品和评价作家作品时很难剔除个人因素。因此,这种文学定...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92)| 被引次数(0)
苏雪林与中国
新文学
学科的创建
在 中国新文学 走向学科化的链条中,除了朱自清、杨振声、王瑶、沈从文等人外,苏雪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她自1932年在武汉大学开始接手沈从文留下的 新文学研究 课程,在诸多困难之下,一直坚持了六年,直至抗战爆发武大迁川。她撰写的《新文学研究》课程讲稿,内容翔实,体例规整,成为自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至王瑶《中国新...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98)| 被引次数(2)
开明版《赵树理选集》梳考
1950年初,文化部动议出版 新文学选集 的初期策划中,赵树理并没有进入候选名单。1951年9月,《赵树理选集》以 新文学选集 名义出版,这显然与出版策划的初衷有所违背。1951年3月 新文学选集 《编辑凡例》的最终确定,以及《赵树理选集》的《代序》的选定,确认了赵树理进入 新文学 作家行列的 尴尬 地位。但为了进一步...
《文学评论》 2013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249)| 被引次数(3)
通俗文学入史与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思考
从文学的 逆流 到具有文学史价值,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入史是中国现代文学数十年来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力图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认为现代通俗文学入史必将引起对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重新思考。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价值体系的重新评估是对中国现代文学文化观念的思考;市民文学的分析说明中国文学现代化有着不同的路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886)| 被引次数(9)
共找到相关记录323条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相关搜索:
新文学革命
新文学成就
新文学(五四)
新文学
新文学源流
新文学派
新文学观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新文学史
新文学理论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323)
>> 学术期刊 (164)
>> 博士论文 (70)
>> 硕士论文 (83)
>> 会议论文 (2)
>> 报纸全文 (4)
>> 科技成果 (0)
>> 中国专利 (0)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中国文学
>> 世界文学
>> 文艺理论
>> 出版
>> 中等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通史
>>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 外国语言文字
>> 中国语言文字
>> 贸易经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