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地方性”的尝试——
云南回族
特殊族群民族认同、族群关系及社会文化变迁研究》出版
冯瑜、赵卫东、李红春等著《 地方性 的尝试——
云南回族
特殊族群民族认同、族群关系及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一书,2012年12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第一本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介绍云南同族特殊族群的书籍。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从历史到今天都是一个人群与文化呈现多样性的地区;
云南回族
具有与以往同质化想象、书写与建构...
《回族研究》 2013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137)| 被引次数(0)
竖中梁仪式:对
云南回族
社会文化综合化现象的历史考察
本文以滇西大理喜洲回族为个案,透过对
云南回族
社会中盖新房时“竖中梁仪式”的观察,从文化综合主义的理论角度,展现了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宗教文化在云南穆斯林社团生活中相互吸收、融合和排斥的历史过程。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107)| 被引次数(4)
“地方性”的尝试——对当前
云南回族
研究的一点思考
与中国回族研究一样,
云南回族
研究经历了从对中国回族同质化的想象、书写与建构,到对区域化特殊回族的关注,最后到对回族地方性知识的重新认识的转变;其研究方法经历了普遍到特殊、单一到多元、同质化到地方性特色的转变。这些转变是伴随着对回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入而进行的。通过对回族研究的历史梳理,可以看出:在
云南回族
具体生活的情...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1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199)| 被引次数(5)
云南回族
马帮的组织与分布
马帮是一个集货物运输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商旅组织 ,肇始于古代云南边疆地区 ,流行于云南三迤各族群及毗邻的东南亚泰、缅、老、越各山地民族社会 ,以及中国西南的川、黔、桂、藏和印度、尼泊尔等的广阔区域里。云南有回、汉、白、彝、藏等 5个族群从事马帮营运活动 ,但以回族马帮规模最大、历史最久。本文依据田野调查资料 ,对云南回...
《回族研究》 2002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694)| 被引次数(38)
云南回族
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丰厚的研究土壤
云南回族
研究,在当前我国地区回族研究中,是势头旺、成果多的。这除了老中青研究人员齐备,领导得力、得法外,还由于这里研究土壤丰厚,从昆明到大理,从滇东北的昭通到滇西南的保山到滇东南的建水、沙甸,都有回族历史文化的宝藏。元代的赛典赤肇基了云南回
《民族工作》 1997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149)| 被引次数(1)
云南回族
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读《
云南回族
历史与文化研究》
随着全国回族史研讨会召开十余次,回族学的构想正在逐步建立起来。中国回族研究也在朝着多角度、多层面、多领域、宽范围的方向发展。一批视野开阔、史据翔实、见解独到的个人论著纷纷面世,其中云南民族学院教授马维良所著的《
云南回族
历史与文化研究》即一株奇葩。马维良...
《回族研究》 2000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122)| 被引次数(0)
新时期
云南回族
基本特点及其发展战略的思考
在清醒地估价和正确认识
云南回族
发展进步过程中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其不足。
云南回族
的现状,在我国回族非自治地区中较有代表性。掌握
云南回族
发展的基本特点、规律性,对制订这一地区回族发展战略,促进其更加健康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回族研究》 1998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155)| 被引次数(4)
新时期
云南回族
作家小说创作论
进入新时期,
云南回族
作家的小说创作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获得全新的发展。一方面,身处红土高原的回族小说家继承着血脉中回回人坚忍与执着,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自觉或者不自觉中将浓厚的民族精神灌注于他所塑造的人物中,显现出独特的民族视角和审美特性。另一方面,他们融汇于多民族的文化区域内,多元的文化接受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他们的...
云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88)| 被引次数(1)
云南回族
法律意识研究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良好的法律意识是每个公民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它有助于立法者立法,执法者执法,公民守法,有助于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既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加强社会主...
云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07年
下载次数(147)| 被引次数(0)
云南回族
歌谣中的生死观探析
与云南其他少数民族相比,
云南回族
歌谣的数量较少。但从其为数不多的民间歌谣中,可透视出其在伊斯兰教义、教规和汉文化双重影响下所产生的“两世吉庆”生死观,即既奋斗今世,又追求后世的现世观和来世观。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252)| 被引次数(3)
试论阿拉伯语在
云南回族
语言中的运用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各民族使用的语言 ,是世界上非常古老的语言之一。回族作为阿拉伯先民与中华民族结合而形成的民族类型 ,由于其形成过程的特殊性 ,决定了阿拉伯文化对回族的巨大影响力。
云南回族
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 ,继承的阿拉伯语言虽然在语音、语调甚至语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至今仍在宗教活动和生活中使用。
《思想战线》 2001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213)| 被引次数(2)
回族
学生民族道德行为检视与治理
民族道德是指各民族在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及其道德观念。民族道德有优良和恶劣之分,优良道德是指道德目的和行为都为善并符合人类道德认识和道德生活的进步律,最终有利于增进民族各成员个体利益总量的道德。回族是古代信仰伊斯兰宗教的西亚人内迁中国后与汉文化融合而形成的...
西南大学 博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1110)| 被引次数(7)
明德学校与
云南回族
文化教育传统
在
云南回族
文化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中,明德学校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十分显著的。明德学校在其创办背景、办学宗旨、历史阶段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出回族文化的传统特色,在回族教育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145)| 被引次数(8)
云南回族
与波斯文化
回族是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的产物 ,族源中包涵着大食、波斯和中亚穆斯林血统。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之间存在着古老的交通孔道———“蜀·身毒道”。本文依据考古、文献及来源于
云南回族
聚居社区遗存的波斯语言、习俗、服饰田野实证材料 ,系统梳理了
云南回族
与波斯文化的渊源关系
《回族研究》 2000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412)| 被引次数(6)
云南回族
文化史导论
云南回族
源流的变迁及其分布格局的定型是历史的继承和发展, 从文化史的角度考察, 这一艰辛历程体现出回族人民顽强竞争、开拓创业的内聚精神; 作为民族共同体而言,
云南回族
同全国回族一样, 它的形成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条件和藉以归附的社会文化结构, 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结合造就了回族文化这一崭新的肌体, 成为中华文化...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05期
下载次数(244)| 被引次数(3)
共找到相关记录395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相关搜索:
云南藏族
河南回族
中国回族
新疆回族
陕西回族
青海回族
北京回族
《回族》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395)
>> 学术期刊 (289)
>> 博士论文 (29)
>> 硕士论文 (56)
>> 会议论文 (12)
>> 报纸全文 (9)
>> 科技成果 (0)
>> 中国专利 (0)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
>> 民族学
>> 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
>> 宗教
>> 人物传记
>> 文化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文学
>> 中国近现代史
>> 经济体制改革
>> 贸易经济
>> 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
>> 企业经济
>> 建筑科学与工程
>> 旅游
>>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 基础医学
>> 史学理论
>> 出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