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CNKI首页
|
登录
|
注册
排序:
相关度
被引次数
下载次数
时间
搜索位置:
全文
|
主题
|
篇名
|
作者
|
摘要
漫谈“
中国新诗
”的称呼
中国新诗
自从20世纪初或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发展壮大为中国诗歌园地里的参天大树,或者说已经成为中国诗歌发展阶段的主流。研究
中国新诗
的学术队伍也蔚为大观,已经处在
中国新诗
研究有史以来最佳阶段。除了全国各高校大部分中文系教授
中国新诗
之外,有的
《山花》 2018年 第10期
下载次数(1)| 被引次数()
外国诗歌译介对
中国新诗
发生的影响研究
论文探讨外国诗歌译介对
中国新诗
发生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落实到
中国新诗
的孕育、发生期加以考察。论文把各阶段的代表诗人兼翻译家如张德彝、苏曼殊、胡适、刘半农、郭沫若等当作中心研究对象以梳理他们的诗歌翻译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论文的论述重心落在
中国新诗
发生的“标志性”诗人及其“标志...
首都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07年
下载次数(2200)| 被引次数(25)
二十世纪
中国新诗
的悲剧意识
二十世纪
中国新诗
中的悲剧意识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层面,它是传统诗歌中悲剧意识的延续,继承了传统诗歌中占主导地位的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即寄寓“大我”意志;另一方面,它是诗歌中悲剧意识在二十世纪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阶段性表现,受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西方思潮的影响,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关注成分凸现出来,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
四川大学 硕士论文 2006年
下载次数(449)| 被引次数(2)
外国诗歌的“翻译体”与
中国新诗
的形式建构
文章主要探讨了外国诗歌的翻译体对
中国新诗
形式建构产生的影响:翻译体最早实践了
中国新诗
革命的形式主张,是新诗形式的理想 范本 ;翻译体是
中国新诗
自身的一种文体形式,参与并支持了
中国新诗
的形式建设;作为特例,外国诗歌的 第三种 翻译体影响了众多诗人的创作和形式选择。
《社会科学战线》 2010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482)| 被引次数(13)
倡导
中国新诗
二次革命 推动华文诗歌全球整合——首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综述
“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经过激烈讨论 ,与会专家取得基本共识 ,倡导
中国新诗
二次革命 ,推动华文诗歌全球整合 ,推进
中国新诗
的现代化和现代诗的中国化。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44)| 被引次数(1)
《
中国新诗
人论》出版
新诗研究专著《
中国新诗
人论》最近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荣街同志系徐州师院中文系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新诗的创作和研究。在书中,作者以中西诗论为指导,联系
中国新诗
发展的实际,对艾青、郭小川等十几位有影响的诗人诗作,进行了探讨。由于作者有创作的休会,书中评论分析不乏精彩独到之处。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6)| 被引次数(0)
中国新诗
英译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1988—2018)
中国新诗
译入英语世界已有80余年,并在学界催生了一批研究成果,但至今尚无学人回顾研究现状、指出研究问题、展望研究趋势。通过检索中英文学术数据库,并对这一课题进行长期追踪,对有效检索结果进行了量化统计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
中国新诗
英译研究规模较小,始于1988年,可以根据主题划分为描写性、理论性、应用—批评性及元研究等分...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 第05期
下载次数(167)| 被引次数()
1947至1948年间
中国新诗
中的“现代主义”构成及其论争
抗战胜利之后,
中国新诗
的诸多作者都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地域流动,新的文艺状貌和阵地在重新构成。其中,1947至1948年间创办的《诗创造》和《
中国新诗
》杂志集合了一群所谓 自觉的现代主义者 。尽管受到了诸如 七月派 等的猛烈攻击,但这批主要被称为
中国新诗
派的诗人们还是通过创作实绩及袁可嘉等的理论推动,构成了现代主义新诗...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138)| 被引次数(1)
《
中国新诗
编年史》出版座谈会召开
2013年6月6日,《
中国新诗
编年史》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言,高度肯定了《
中国新诗
编年史》一书的史学价值与诗学意义。谢冕首先指出:作者是以一人之力造百年之功,此书是资料最丰富、史料最翔实、判断最中肯的一本书,体现了作者对新诗史料的热爱以及卓越的史家判断
《新文学史料》 2013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35)| 被引次数(0)
作为文学事件的《诗创造》改组研究
《诗创造》1947年7月创刊于上海,由诗人臧克家支持发起,编者为杭约赫、林宏等。由星群出版公司发行,因诗刊风格兼收并蓄而大受读者欢迎。其发行遍及中国,并远至东南亚,创造了那个严肃时代诗刊发行的奇迹。但就是这样一个深受读者喜爱的诗刊,却在办刊不到一年的情况下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改组。无论是诗刊内部人员组成、刊物的创刊风格以及...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9年
下载次数(5)| 被引次数()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
象征主义
新诗
的形式表现研究
陈独秀、李大钊首倡“文学革命”后,中国文学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各种文体在思想内容、语言体式和表现方式上与传统的中国文学大有不同。其中,诗歌的变化尤为剧烈,自由体白话诗歌兴起并开始取代传统文言格律体诗歌,从西方引入的诗学理论开始取代中国传统诗学理论,成为
中国新诗
在思想内容的拓展和形式表现的更新的主要理论指导。最初的中国新...
广西大学 硕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188)| 被引次数()
新汉学时代与
中国新诗
目前正处于从传统汉学到新汉学转型的阶段,这一转型有其必要性,具体体现于
中国新诗
在国外的新汉学情况,尤其是在韩国和日本的研究情况以及中国现代诗学当下的前沿领域,突显出在新汉学时代加强
中国新诗
研究的一些值得关注的学术问题,比如
中国新诗
的建设时代所面临的 三大重建 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05期
下载次数(124)| 被引次数(2)
广东
新诗
百年大展
广东新诗和
中国新诗
一样,到今年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在这一百年中,广东诗人为
中国新诗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绩有目共睹。值得一提的是出生于广东嘉应州的黄遵宪,他虽写古体诗,不写新诗,在1905年,也就是1917年新诗诞生的前夜去世了,但他提倡的 我手写我口 的诗歌观念,被认为是
中国新诗
的起点。新诗从诞生到今天,我手...
《诗潮》 2017年 第10期
下载次数(0)| 被引次数(0)
《
中国新诗
百年大系》编纂工作在京启动
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发布会称,《
中国新诗
百年大系》编纂活动正式启动。据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主任吉狄马加介绍,
中国新诗
在 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诞生,以1 9 1 7年《新青年》发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为标志,至2 0 1 7年即将迎来1 0 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 第08期
下载次数(15)| 被引次数(0)
筑诗为城——论20世纪
中国新诗
现代性的建构与重建
在20世纪大文学的背景下审视
中国新诗
的构建与发展,它在主动接受世界文学现代性的同时,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呈现出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独特风格。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
中国新诗
现代性建构最初时的突破与传承,还是20世纪80年代
中国新诗
现代性重建过程中的回归与寻根意识,
中国新诗
在努力寻找个性的自我和未来,构筑诗歌的心灵之...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112)| 被引次数(0)
共找到相关记录2100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相关搜索:
中国新诗派
中国新诗发展史
中国新诗语言
中国新诗话语
新诗
高级检索
文献类型筛选
>> 全部 (2100)
>> 学术期刊 (1693)
>> 博士论文 (63)
>> 硕士论文 (161)
>> 会议论文 (63)
>> 报纸全文 (120)
>> 科技成果 (0)
>> 中国专利 (0)
>> 中国标准 (0)
>> 国外标准 (0)
学科分类
>> 全部
>> 中国文学
>> 世界文学
>> 文艺理论
>> 人物传记
>> 出版
>> 中国语言文字
>> 外国语言文字
>> 中等教育
>> 新闻与传媒
>>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 高等教育
>>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
>> 音乐舞蹈
>> 档案及博物馆
>> 马克思主义
>> 中国通史
>> 文化
>>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更多↓